浪漫之都——法国(France)
(一)基本概况
1.旅游环境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位于欧洲大陆西部。国境线大部分是自然界限,北部以英吉利海峡为界,西部濒临大西洋,比利牛斯山脉和地中海是法国南部的天然屏障,阿尔卑斯山脉、侏罗山脉和莱茵河则在东部将法国与外界隔开。法国领土轮廓呈不规则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靠陆。东南濒临地中海,西靠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与英国相望,海岸线总长 5500 千米,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陆上东北和东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西南部与西班牙、安道尔相邻。法国领土面积 55.16 万平方千米,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不包括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 80%。东北为阿登高原的一部分;山地集中在东部和南部边境地带,有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南部地中海沿岸平原狭窄,风景秀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区。法意边境上耸立的勃朗峰是法国最高峰。法国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流入大西洋的卢瓦尔河、塞纳河和加龙河,以及流入地中海的罗讷河等。
法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 月平均气温北部为 1~7℃,南部为 6~8℃;7 月平均气温北部为 16~18℃,南部为 20~23℃。年平均降水量 600~1000 毫米,自西北向东南部递减。
法国是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森林覆盖率约 27%。铝土矿、铀矿储量在西欧各国中均居第一位。铁、钾盐也相当丰富。水力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充分。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器、食品加工等。核能、石化、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发展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农业发达,为世界著名的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农产品有麦类、玉米、马铃薯、甜菜、稻米、烟草、葡萄等。葡萄和牛肉产量居西欧首位。
2.历史与文化
法国是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 5 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公元 843 年形成独立国家。15 世纪末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18 世纪达到封建社会的最盛时期,路易十四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君主,号称“太阳王”。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波拿巴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史称第一帝国。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1852 年由路易•拿破仑建立第二帝国。1870 年帝国解体,成立第三共和国。1871 年 3 月 18 日,法国工人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4 年解放。1946 年 10 月建立第四共和国。1958 年 9 月通过新宪法,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诞生,夏尔•戴高乐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殖民帝国,占有相当于本土面积 20 倍的殖民地。战后,法属殖民地大部分先后独立,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解体。
法国国旗是由蓝、白、红三条垂直色带组成的三色旗。在 1789 年 7 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法国的国歌是《马赛曲》,国石是珍珠,国花是鸢尾花,国鸟是公鸡,法国人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文学艺术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许多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为世界留下了无数的不朽之作。如世界闻名的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著名画家马奈、莫奈、雷诺阿、高庚、塞尚和著名雕塑家罗丹等。
由于历史悠久,法国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主要代表有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以及有“印象派绘画最高殿堂”美誉的奥赛博物馆。法国人口 6063 万(2001 年),法兰西人占 90%,8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他人信奉基督教新教、犹太教。法语为官方语言。
3.习俗礼仪
法国人以浪漫著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甚至处世态度都表现出浪漫的一面。浪漫的法国人待人很热情,处事方面较随意,对未来和前途充满美好的幻想。
法国人待人接物十分注重礼节和礼貌用语。对妇女谦让礼貌,即所谓的“骑士风度”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
法国是世界时装潮流的焦点所在,处处洋溢着典雅及高贵的气息,让人目不暇接。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心目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是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在西餐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法国人爱吃面食和奶酪。法国面包的种类繁多,干鲜奶酪世界闻名,是世界闻名的“奶酪之国”,全国生产 360 多种干鲜奶酪,是法国人午餐、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法国人尤其喜欢喝酒,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每个成年人每年的纯酒精消耗量是 30 升,居世界第一位。法国还是香槟酒、白兰地酒的故乡。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的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是遍布大街小巷,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则是那些露天咖啡座,几乎就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
4.法国乡村
走进法国各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小镇,虽没有大城市的名声,却凝聚了欧洲民间最典型的建筑和最纯正的生活方式。这些小村镇大都建于 13~14 世纪,整个村镇的规划十分精细,一般呈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广场往往是小镇的灵魂,形状规则,位于小镇的中心位置。广场的周围则是镇议会和主要的行会大厅,多为二三层的建筑,这些建筑的一层都带有拱廊。相邻的多是豪华的客栈或者教堂,而散落在周围的则是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这些乡村建筑和朴实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法国乡间优雅生活的标志。
法国每个地区的乡村都有着自己的味道和色彩。在法国北部最常见的民居建筑是半木质结构的房屋,这是西欧气候潮湿地区的特有建筑。为防止房屋的木骨架腐烂,半木质结构的民居往往都用大块的岩石做地基,用木料搭建房屋的主体轮廓,并在主体轮廓的间隙里先搁置许多平行木条,再在其中斜插一些木条以构成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最后将碎石料、黏土、干草、马尾等混合而成的材料填充到木条之间。这种民居的木骨架通常保持原色或涂成红色、灰色,十分典雅,并在木头上雕刻着颇具民族风情的人像,透着浓浓的中世纪风格。
撒落在法国乡村的城堡成千上万,形式多样,也最能体现法国人浪漫、细致的特点。通过游历城堡,人们可以纵览法国自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卢瓦尔河谷地带,是今天法国城堡、教堂最密集的地方。在这里,沿河两岸有大小城堡、教堂和庄园数百座,成为法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区。
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许多法国乡村,葡萄酒和酒窖都成为法国人最值得骄傲的代表。法国香槟酒享誉全世界。
法国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着能酿制出美酒的途径,法国的出色的葡萄栽培技术,与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是密不可分的,保证最好的土壤结出最好的葡萄果实,并以完美的酿制工艺来充分体现它的自身价值。即使今天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已经存在,但最上等的葡萄酒产自法国这一事实,仍然无可争议。法国有 95 万公顷土地种植葡萄,每年生产 50~60 亿升(67~80 亿瓶)葡萄酒。法国的勃艮第地区,拥有 24000 万平方米的葡萄种植地和数百座葡萄园,这里的 96 个著名的法定产酒区所产出的美酒堪称“基督教国家中之极品”。在卢瓦尔谷地密集的葡萄产地中有 15 个最为著名的大的葡萄酒产地,葡萄酒产量占法国总产量的 11%。
(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名胜
法国的诱惑力令人无法抗拒,风情万种的花都巴黎,美丽迷人的地中海蓝色海岸,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1.巴黎(Paris)
首都巴黎是法国文化、金融、财政、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驻地。它位于法国北部盆地中央,跨塞纳河两岸。巴黎是凭借塞纳河发展起来的,故又被称为“塞纳河的女儿”。此外,巴黎还有“世界花都”、“时装之都”和“香水之都”的美誉。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拥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化建筑并存是城市的明显特点。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缓缓流过的塞纳河,巴黎的历史变迁也源于此。沿河两岸是星罗棋布的公园和名胜古迹,东起巴黎圣母院,西至艾菲尔铁塔,罗列着无数见证巴黎历史轨迹的建筑。几乎所有巴黎重要的建筑都分布在塞纳河畔或附近,漫步街头,触目所及都是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俯仰皆是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文学、建筑之美。1991 年巴黎和塞纳河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埃菲尔铁塔(Eiffel Tour)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更是现代巴黎,乃至法国的标志。1889 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同年亦是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由法国人斯塔夫•艾菲尔设计制造的艾菲尔铁塔在当时的巴黎市中心落成。这是一座高 320 米的钢架镂空结构建筑,该塔由 1.5 万块钢板和 250 万颗铆钉构成。从一侧望去,像倒写的字母“Y”,形成东南西北四座大拱门。塔身分四层,前三层设平台高栏,供游客眺望巴黎全景,还建有豪华饭店、大众啤酒馆、商店、影剧院、接待厅等;第四层是气象台,顶部架有直指苍穹的电视天线。游客可拾 1710 级阶梯或乘电梯直达顶层。
(2)凯旋门(Triumphal Arch)巴黎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矗立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又名戴高乐广场) 中央,是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 1805 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溃俄、奥联军的功绩,于 1806 年兴建的,历时 30 年才竣工。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罗马式的拱形门高 49.5 米,宽 44.8 米,厚 22.2 米。门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巨幅浮雕,内容取材于 1792~1815 年的法国战争史。其中最杰出的是刻在右侧石柱上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之作《出征》(又名《马赛曲》),浮雕上一个右手持剑的自由女战士在振臂高呼,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而战斗。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凯旋门顶部是一个陈列室,室内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历史文件和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凯旋门的正下方是建于 1920 年的无名战士墓,墓前点着火炬,常年不灭,还有天天供奉不断的鲜花。12 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
(3)巴黎圣母院(Cathedral of Notre Dame,Paris)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位于巴黎的发祥地塞纳河西岱岛的中心,见证着巴黎以至整个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荣辱与兴衰。这座著名的哥特式的巨石建筑,1163 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历经 182 年的修筑和增建才完成,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的欧美建筑中的哥特式建筑都带有巴黎圣母院的痕迹。圣母院内部为十字形结构,东西长 130 米,西北宽 108 米。它的屋顶、塔楼等所有顶端都筑造尖塔,高达 90 米的中央尖塔及其两侧高达 69 米的钟楼,显示了天主的威严。正面有三重哥特式拱门,门上雕刻着犹太和以色列的 28 位国王的全身像。院内外都装饰着数不胜数的精美雕刻。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将它形容为“石头的交响乐”,更使全世界人民对这座经典建筑耳熟能详。
(4)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是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它是欧洲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展示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成就。卢浮宫始建于 1204 年,建造者最先是菲利普二世,起初只是一座防御城堡,用以保存珍宝和王室档案。从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的统治者们相继对其改建、扩建,最后落成的宫殿建筑群气势恢宏。1789 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建筑师拜尔西和枫丹在拿破仑委托下增建其西翼,至 1857 年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期才算完工。整个卢浮宫占地 19.8 万平方米,建筑物占地 4.8 万平方米。1793 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把它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1980年,著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应邀在卢浮宫中庭设计了一座钢架与特制玻璃做成的金字塔形入口,既与原有的卢浮宫浑然一体,又散发出现代气息,几乎成了卢浮宫的标志。
卢浮宫是驰名世界的万宝之宫和艺术殿堂。由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 6 个部分组成。收藏了大量 17 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法国及欧洲各流派的代表作和珍品就达 40 余万件,其中“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被称为“宫中三宝”,最引人注目。
(5)凡尔赛宫(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是世界最著名的皇家宫苑之一,位于巴黎西南郊外。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 1624 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建宫,是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成的。该宫于 1689 年全部竣工,历时 28 年,后又经历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全宫占地 1.11 平方千米,建筑面积为 0.11 平方千米。该建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包括正宫和两侧的南、北宫。内部 500 多个大小厅室金碧辉煌,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和巨幅油画装饰,陈设稀世珍宝,100 公顷的园林也别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众多的喷水池、喷泉和雕像点缀其间。中部的镜厅更为雍容华贵,以富丽堂皇著称。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1833 年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凡尔赛宫与世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关,1919 年 6 月 28 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就在此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军总部曾设在这里。1980 年凡尔赛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文物。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
(6)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广场始建于 1757 年,于 1763 年竣工,取名“路易十五广场”,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而得名。1793年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1795 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著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 1840 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 23 米高、有 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 1831 年从埃及卢克索移来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 8 座雕像,分别象征着 8 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
协和广场北面是麦德林教堂,南面是法国的议会礼堂,东面是国家美术学院,西面是闻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如果天气晴好,望到尽头便是到闻名避迩的凯旋门。
(7)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它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 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 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 2670 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 8 座高30 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 24 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 16 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 年 7 月 3 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7 月 14 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 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 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 52 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七月圆柱”。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 年 6 月,法国将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2.马赛(Marseilles)
马赛是法国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仅次于鹿特丹的欧洲第二大港,位于地中海北岸。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从公元前 600 年希腊商人建起了这座地中海的门户之城,马赛从一个渔港发展成为现在的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现在是法国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这里集中了法国 40% 的石油加工业,在港口附近建造炼油厂,其炼油能力已占全法炼油总产量的 1/4 左右。在石油工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化工工业。马赛也是法国最大的修船基地,修船量约占全国此行业的 70%。现在船舶、炼油、冶金已成为马赛市经济的三大支柱。
在老港南面市区,突起一座海拔 162 米的山丘,为全市的制高点。山顶上耸立着马赛的象征——加德圣母院。这座教堂建于 19 世纪,为新拜占庭式,注重色彩的灿烂和装饰的美丽,造成一派壮丽的景象,显示出中东建筑艺术的风采。60 米高的塔楼上矗立着一座镀金的圣母像。对水手和他们的亲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保佑平安充满希望的圣所。在这里还可饱览全城风光,眺望海景。
3.里昂(Lyon)
里昂是法国第三大城市,罗讷省首府,也是法国主要工业中心之一,位于东南部罗讷河与索恩河的交汇处。里昂纺织业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西方纺织工业中心,现在纺织品产量仍占全国的 80%左右。现在里昂已发展成为汽车、电机、化学、炼油、石化、冶金、纺织、食品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里昂随处可品尝到传统菜肴及美酒,有“美酒之都”之称。
里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地处地中海通往欧洲北部的走廊地带,在罗马帝国时已相当繁荣。它最初于公元 1 世纪由罗马人创建,在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城市建筑和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城市图景。位于索恩河右岸(西岸)是老城区,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1998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早在公元前 40 年,罗马帝国就在里昂地区留下了遗迹,考古结果重现了这里曾经拥有过的法国最古老的罗马风格的剧院。剧院规模宏大,观众席位达一万之多。法国最大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群也在里昂,其中众多的小广场,粉红色和橙黄色的高大建筑,喷泉、碎石甬道使人产生身在佛罗伦萨或罗马的错觉。里昂的市中心是巨型的白莱果广场,它一度被称为皇家广场,一座高大的路易十四的威武骑马雕像是广场上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点缀。白莱果广场同一般中心广场的最大区别是:它的地面全部是由红土铺成的,广场的红色调同里昂旧城建筑的红屋顶及其他温暖的色调极为和谐。该广场曾是十九世纪中期里昂纺织工人暴动的重要舞台。
在建于山丘上的白色的弗尔威尔教堂一带,斜坡上完好地保存着 14、15 世纪的古建筑。因此从罗马时代就开始在这片山丘上建设的里昂城区至今仍保留着罗马剧场等遗址。
4.戛纳(Gannes)
戛纳又译康城,是阿尔卑斯滨海省首府,戛纳电影节举办地。它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滨、罗讷河口,距法国第二大旅游胜地——尼斯约 26 千米。这里海滩蔚蓝、棕榈葱翠、气候温和、风光明媚,法国著名的“蓝色海岸”就是指从戛纳至法意边境之间的一段长达 60千米的海岸。
公元前 8 世纪,先是利古里安人,后是高卢人和罗马人在此建城。公元 4 世纪,成为列林僧侣的保护地。1763 年时戛纳是一小渔村。1815 年,拿破仑和他那支小部队从厄尔巴岛流放地返回法国时第一夜就露宿在这古老村庄里。英王爱德华七世经常到这里度假。100多年前,一位法国勋爵开始兴建第一幢别墅,戛纳逐渐发展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一年一度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使这座小城名声大噪。每年春季电影节期间,电影人、电影商和影迷成千累万来此聚会。一时间,影星荟萃,影片如潮,介绍新片的招贴画和五光十色的广告贴满大街小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