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津巴布韦

旅游目的地-津巴布韦

发布日期:2019-01-26 20:47 编辑:厦门签证网

石头城——津巴布韦(Zimbabwe)
 
(一)基本概况
1.旅游环境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面积 39.08 万平方千米。津巴布韦一词,在当地绍纳语中是“石头城”或“石屋”的意思。津巴布韦有“阳光城”、“花园城”、“花树城”、南部非洲的“粮仓”之称。又因其河流中多有鳄鱼出没,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全球。故又称为“鳄鱼之乡”。

津巴布韦大部分是低、中、高三级高原地形,平均海拔 1000 余米。仅东部边境延伸着南北向崎岖山地。伊尼扬加尼山海拔 2592 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林波波河、赞比西河,分别是与南非和赞比亚的界河。

津巴布韦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低高原为 23~27℃,高高原为 18~19℃,东部山地 6℃。4~8 月为凉季,9~11 月为热季,12 月~次年 3 月为雨季。10 月份温度最高,达 32℃,7 月份温度最低,约 13~17℃。年平均降水量东部为 700~900 毫米,西部为 500~700 毫米,西北和东南部则不足 400 毫米。

津巴布韦是非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品有煤、铁、石棉、金、银等 40 余种。是世界上铬和石棉的主要开采国和出口国之一。以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制造业比较发达。工业有纺织、皮革、冶金、炼油、水泥等。农牧业以种植烟草、棉花、玉米和饲养肉牛为主,是非洲最大的烟叶生产国。

2.历史与文化
津巴布韦是烙着非洲历史强烈印记的非洲古国。公元 1100 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3 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5 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1890 年,津巴布韦沦为英国殖民地,1895 年英国以英国南非公司创办人罗得斯的名字命名这个国家,称为南罗得西亚。1923 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成为英国“自治领地”。1953 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组合为中非联邦,1963 年联邦解散。1980 年 4 月 18 日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津巴布韦的国旗左边为白色三角形,三角形正中是一颗红色五角星,星中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三角形外的旗面为 7 道平行横条,黑色居中,向上下两边依次均为红色、黄色和绿色。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数的黑人;红色象征人民在为争取独立进行武装斗争所洒下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的矿产资源;绿色象征农业。津巴布韦的国徽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半部是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津巴布韦广阔的水域;下半部的绿地上绘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石头城”,绿地象征布满全国的草场,石头城是津巴布韦古王国的标志,它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巴布韦鸟及基座,寓意同国旗。鸟的基座旁有锄头等图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盾徽两侧各有一只津巴布韦羚羊,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自由、劳动”。津巴布韦的国歌是《津巴布韦共和国国歌》。津巴布韦的国鸟是津巴布韦鸟。

津巴布韦人口1160 万(2002 年 12 月)。黑人占 97.6%,主要有绍纳族(占 79%)和恩德贝莱族(占 17%)。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同为官方语言。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津巴布韦人口分布不平衡,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7%,有大约 1/4的人口分布在 14 个主要城市,而且多一半的城市人口分布在哈拉雷和布拉瓦约这两个重要城市。

3.习俗礼仪
津巴布韦人注重礼仪,讲究礼节,对人热情友好,对年长者尊敬谦让,在任何场合都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在社交场合,津巴布韦人多采用握手的方式问候致意;见到非常熟悉的朋友,惯施拥抱礼和贴面礼。对年长者须使用尊敬的语言问候,常常要弯腰鞠躬致意。无论在何处遇见女士,男士总是请女士先行,处处主动关心照顾女士,但不可主动伸手同女士握手,只有对方主动伸手才可伸手去同对方握手,如果对方没有伸手的表示,只能是点头表示一下问候。

津巴布韦人遇见外国客人,对于男士多称“先生”,对有身份、有地位的男性贵宾多称为“阁下”,对于女性多称“女士”、“夫人”、“小姐”等。外国客人也可以这样称呼津巴布韦人,但需要按照当地人见面时相互称谓的习惯,同对方的姓名、职务连起来称呼。津巴布韦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也同西方国家一样盛行见面送花的习俗,尤其是同那些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交往时,鲜花是倍受欢迎的见面礼物,可以表达一种美好的感情。津巴布韦人送花时习惯于送给女主人或者主人夫妇,而且只能交到女主人手中,切忌送给男主人,这样有损于他的尊严。

在津巴布韦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失约更是有辱主人的行为。男士进入室内后应当尽快摘去墨镜和帽子。当宾主谈论到非常兴奋的话题时,不可无所顾忌地笑得前仰后合,更不可伸出舌头表示惊讶,当地人认为伸出舌头的做法是侮辱人格的举动。

津巴布韦人请客招待的主食多为大米饭、面包饼和各种点心,副食品有肉类和各种蔬菜,用当地传统的方式制成的各种风味的佳肴;饮料有牛奶、咖啡、果汁和矿泉水等;饭后还要请客人品尝当地的各种热带水果。进餐时,无论主人用什么样的膳食招待,客人均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并要真诚地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进餐过程中,客人取饭菜时不可一次取太多,先取一些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吃完后再取一些;如果主人为客人添加饭菜,不可表现出任何拒绝的意思,可一边双手捧着盘子接过来,一边说“谢谢,今天我已经吃得很多了”,主人听后便不会再继续添加这道菜;如果饭菜太热,不可用嘴去吹;嘴里有食物时,不可边嚼边同主人说话。在津巴布韦,除穆斯林外,当地人也喜欢用各种酒类招待客人,而且同中国一样流行宾主相互敬酒,借此来活跃气氛,表示友好,交流感情。在许多津巴布韦人的家庭里,宴请结束,分别之前,主人会将事先准备的一份礼品或者一束鲜花送给客人,客人应当有礼貌地接过来,真诚地向主人表示感谢。

(二)主要旅游城市及名胜
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景观,壮观的峡谷、瀑布景观以及 26 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构成津巴布韦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津巴布韦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使之成为继农业、制造业和矿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1.哈拉雷 (Harare)
首都哈拉雷旧称索尔兹伯里,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城市,议会及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主要商业机构所在地。位于津巴布韦东北部高原,海拔 1400 米以上。哈拉雷气候宜人,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市内街道纵横交错,形成无数个“井”字。林荫大道宽阔整洁而幽静,多公园、花园,有“公园城”、“阳光城”和“常青城”之称。

哈拉雷建于 1890 年。初为英国殖民者侵占马绍纳兰而建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 年起,被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现代化城市。1982 年 4月 18 日,改名为哈拉雷。在绍纳语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

哈拉雷市内主要名胜有维多利亚博物馆(内藏有早年土著人的绘画,以及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市区最著名的索尔兹伯里公园(内有人造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景观),此外还有大教堂、鲁法罗体育场和美术馆等。市郊有位于西部的科彼山,从这里的山顶上可以眺望哈拉雷全景。距城西南 30 千米处有一座国家公园,那里丛林密布,湖水澄碧,是游泳、泛舟和观赏非洲动植物的良好场所。

2.大津巴布韦遗址(Great Zimbabwe Ruins)
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位于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距首都哈拉雷 250 千米。整个遗址是一片相互关联的庞大石头建筑群,全部用长约 30 厘米、厚约 10 厘米的花岗岩石块垒成。198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津巴布韦及其周边共有 200 多座规模不同的石头城,当地人引以为豪。从国名、国旗、国徽和硬币上都可以看出,石头城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大津巴布韦遗址三面环山,一面是波平如镜的凯尔湖。整个的遗址范围包括山顶的石岩、山麓的石头大围圈及其东面的一片废墟,占地 725 公顷。据考证,这座石头城建于公元 600 年前后,是马卡兰加古国的一处遗址。古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即卫城,筑在高约 700 米的山顶上,城墙高 10 余米,厚 5 米,全长 240 余米,由花岗岩巨石砌成。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是顺着山势的自然走向建造的,将山上天然的岩石和用花岗岩砌成的石块砌成一座天衣无缝的宏伟建筑,其中有一段城墙还筑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的山嘴上,煞为壮观。内城建在山坡谷地,呈椭圆形。城内有锥形高塔、神庙、宫殿等,都由石块砌筑,而且这些建筑的入口、甬道和平台等都是在花岗岩巨石上就地开凿出来的。从卫城上向下俯瞰,在内城和卫城之间是一片开阔的谷地,谷地上有一些零星而低矮的石头建筑。

首页

全球签证

签证资讯

签证问答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