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缅甸

旅游目的地-缅甸

发布日期:2019-01-26 20:39 编辑:厦门签证网

佛塔之国-缅甸(Myanmar)
 
(一)基本概况
1.旅游环境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面积为 67.66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 3200 千米,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围家。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最高山峰开卡博峰,海拔 5881 米。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缅甸境内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7℃,年降水量因地而异,山区和沿海多雨区 3000~5000 毫米,内陆干燥区 500~1000 毫米。缅甸是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 66%,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80%左右。农
作物以稻谷为主,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锡当河河谷一带,以“稻米之国”著称。工业基础薄弱,以碾米、木材加工、纺织和采矿业为主。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锡、钨、铜、宝石等矿藏。其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 50%以上,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称其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

2.历史与文化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000 多年前,伊洛瓦底江边就已经有人类居住。1044年建立统一的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9 世纪英国先后发动三次侵缅战争后占领缅甸,1886 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 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 年 5 月被日本占领。1945 年 3 月缅甸爱国组织配合盟军,光复缅甸。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8 年 1 月 4 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 年改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 年复称缅甸联邦。

缅甸国旗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 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 14 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14 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 14 个省、邦,齿轮和谷穗分别象征工业和农业。缅甸的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 14 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谷穗两侧各有一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五角星,两侧饰有缅甸花卉。缅甸的国花是东亚兰花;国树为柚木.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佛教对缅甸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甚至语言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缅甸佛教徒的信念中,认为建佛塔可以造福终生,修福来生,因此建塔之风盛行。缅甸精湛的佛塔建筑艺术和传承下来的佛塔文化,充分展现了这个“佛塔之国”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的美称。缅甸佛塔的形状大多为金钟形和复钵形,由塔基、坛台、钟座、复钵、莲座、蕉苍、宝伞、风标、钻球等九个部分组成。塔的四周还常常围绕着许多用石头或木头建成的小佛塔或各种狮子像、魔像、龙像。塔尖悬有金银风铃,随风发出叮当声响,佛教之音悠扬久远。缅甸共有 135 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总人口约5430 万(2005 年),其中缅甸缅族约占 65%。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缅甸 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缅甸男子一生中都要出家当和尚一次,长者三五年,短者半年三个月,否则不能算成人。

3.习俗礼仪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缅甸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行止坐卧、进食、就寝、接待客人都有一整套的礼节。缅甸人多行合十礼,在外交场合行握手礼。许多风俗习惯都离不开小乘佛教的教规、教义。缅甸人历来尊重僧侣,男孩在 5~15 岁间要举行隆重的出家仪式,入寺庙过静修生活,否则不能结婚。黄色的袈裟是庄严、崇高和圣洁的象征。信奉佛教的缅甸人崇拜榕树,认为它就是佛塔。上塔脱鞋、进庙脱鞋、进家脱鞋是缅甸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礼节,否则就是对佛祖的不尊敬。

缅甸人有很多禁忌:不能星期二出门办事;星期五不能坐船渡江;不能在星期天送东西;不能用左手送茶、上菜、接物、递东西,尤其忌讳见面时用左手握手;未经主人允许,任何人不得坐在男主人的固定位置上。缅甸以乌鸦为神鸟,不能捕捉和伤害;牛在缅甸也被视为神物,任其游逛,不得伤害。

(二)主要旅游城市与名胜
缅甸是一个让人感到佛教无处不在的国度。缅甸有僧尼 50 多万,无处不见出家人;庙宇众多,无处不闻诵经声;佛塔林立,无处不见“佛塔之国”的风采。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以及额不里海滩等。

1.仰光(Yangon)
首都仰光,在缅语中有“战乱平息”的意思,故称“和平之城”,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1852 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1948 年缅甸独立后定其为首都。仰光四季常青,景色宜人。市内多佛教古迹,有许多金碧辉煌的宝塔,尤以仰光大金塔和耸立在班杜拉广场上的白塔著称于世。

仰光大金塔(Shwedanon Pagode)是世界著名佛塔之一,与印尼的婆罗浮屠佛塔和柬埔寨的吴高窟齐名,也是仰光市标志性建筑和缅甸的象征。大金塔位于仰光市区北部茵雅湖畔的圣山上,为仰光的最高点。其建于公元前 585 年,经过历代国王的修葺扩建,才呈现今日之宏伟风姿。塔是用砖砌成的,传说塔内藏有释迦牟尼佛发。塔身高 99.36 米,像一口倒扣在地面上的巨钟,整体贴满金箔,所用黄金7吨多重;塔顶建有金伞,上镶嵌着数千颗红宝翡翠,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大金塔四周围绕着 4 座中塔和 64 座小塔,形成一组雄伟壮丽的塔林。塔下四角均有缅式狮身人面像。塔东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苗中移植而来。东北角和西北角有两座古钟,一座重约 16吨,系 1778 年缅王捐铸,另一座重约 40 吨,系 1841 年缅王捐铸。塔南侧为陈列馆,陈列着信徒捐赠的佛像、银器和其他物品。壁龛里有着一尊尊大小不同的玉佛。大金塔是东南亚佛教徒朝拜的圣地,每逢节日,前来参拜的僧众络绎不绝。

2.曼德勒(Mandalay)
曼德勒意为“多宝之城”,又称“瓦城”,位于缅甸中部,东邻掸邦高原,伊洛瓦底江从城边流过,是缅甸第二大城市。大陆性气候明显,最高气温可达 45℃,有“火炉”之称。曼德勒为缅甸古都,1857 年贡榜王朝的敏东王在此建都。在缅甸的历史上曾多次作为都城。历史上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至今仍保存着浓厚的缅甸传统文化特色。全市共有大寺院、佛塔 250 多座,小庙宇 1000 多座。

(1)曼德勒皇宫(Mandalay Palace)位于曼德勒城中心,原为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1857 年由敏东王所建。面积约1400 多平方米,皇宫呈正方形,红砖宫墙,高 7.9 米,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宫内有 104 座大小殿宇,整片建筑群均为木结构,精雕细刻,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坏。1989 年缅政府进行重建,现已部分恢复了往日胜景。内有古代缅甸文化博物馆,展出当年宫廷的服装、用品和佛教艺术作品。

(2)曼德勒山(Mandalay)位于曼德勒市北面,旧称为罗刹女山,海拔 326 米,是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下四周点缀着无数的白塔;山上共有八大寺庙,无数佛像。从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尽收眼底。位于曼德勒山脚左侧的曼德勒碑林佛塔,又名石经院,以“天下最大的书”著称于世。塔院中央有一高耸的佛塔,四周有 729 块缅甸大理石碑林相围,上刻有全本三藏经文。每块石碑都建有塔亭。碑林佛塔由贡榜王朝敏东王所建,1860 年 10 月始建,1888 年 5 月完工。1870~1871 年,敏东王在曼德勒召开了第五次佛教集结大会,校对三藏经。敏东王曾宣布发现石碑上有一错字者奖赏一个金元宝,结果无一差错。

(3)摩诃牟尼塔(Mahamuni Pagode)又称阿拉干佛塔,位于曼德勒市区西南部。建于 1785 年,是为安置著名的摩诃牟尼佛而建,佛像为金属所铸,高近 4 米,由缅王孟云于1785 年征服阿拉干后迁运来此。该寺是曼德勒最著名的佛寺之一。

3.蒲甘(Pagan)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蒲甘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古都,缅甸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即建都于此。它也是缅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佛塔林立是蒲甘最壮美的景观,据传最多时曾达 40 多万座,被誉为“万塔之城”,现仍存有 2000 多座。这些佛塔建筑形状不同,风格多样。蒲甘地区最古老的佛塔当属始建于公元 1031 年的瑞喜宫佛塔。这是一座全部用巨石垒成的佛塔。而阿难陀佛塔堪称蒲甘地区最精美的佛塔,塔底座呈十字架形,四面各有一大拱门,拱门内各有一高约 20 尺独木雕刻的佛像,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 1183 块反映佛本生故事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很多佛洞,佛洞内有 1304 尊佛像。此外,蒲甘博物馆内那些记载蒲甘王朝时期僧俗宗教活动和政治、历史内容的碑铭、佛像、彩釉制品、陶器等丰富的展品,也展现了缅甸古代灿烂的文化。

首页

全球签证

签证资讯

签证问答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