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台湾

旅游目的地-台湾

发布日期:2019-01-26 20:38 编辑:厦门签证网

1.旅游环境
    台湾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域,北临东海,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东濒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金门、马祖等 80 余个岛屿和海域组成。陆地面积 3.6 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约占全省面积的 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台湾岛是一个形状像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分为台东山地、台中丘陵、台西平原三大地形区,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2/3,平原约占 1/3。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脉和台东山脉(又称海岸山脉)等 5 列东北—西南向平行排列的山脉。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高3997 米,为台湾及我国东部第一高峰。除了山脉之外,台湾还是一个多火山的岛。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有台南平原、屏东平原、宜兰平原、花莲平原、纵谷平原、沿海平原和台东平原,以及台北、台中盆地等。其中,台南平原最大,面积 4550 平方千米,其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 40%,为农业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区。屏东平原为高屏溪的冲积平原,面积约 1200 平方千米,是台湾第二大平原。
    台湾地区地跨北回归线,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温度除高山外约在 22℃左右。4~11 月,是台湾的夏季,最热的 7 月份的平均气温为 28℃左右。从 12 月到翌年 3 月,为凉爽的“冬季”,最冷的 2 月份,平均气温在 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 2400 毫米以上。北部是我国少见的多雨区,基隆平均每年有 200 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称。中部高山地区多暴雨,中央山脉个别地区年降雨量高达 6000 毫米。西部低平地区的雨水比北部少。大部分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在夏季,尤以 6~8 月为最多,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场雷阵雨。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附近海面为夏季台风的主要通道。每年 6~10 月是台风季节,其中 7~9 月台风次数最为频繁。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岛有河流 150 多条,大多流程短、落差大,且水势湍急,多险滩和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 100 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马溪。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人们为此给予她无限的赞美:有“米仓”、“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美誉。台湾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2 以上,木材的蓄积量达 3 亿立方米以上。台湾因受气候垂直变化的影响,林木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品系近 4000 种,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嘉义的阿里山,是全省的三大著名林区。主要木材有铁杉、台湾杉、红松、肖楠等,经济树种有樟、油桐、橡胶、漆树等。此外还有柠檬胺、肉豆蔻、金鸡纳霜等药材植物和芒香油料作物香茅草。台湾的樟科树木数量居世界之冠。用樟树提炼的樟脑和樟油,在医药上和化学工业上用途很大,是台湾一大特产,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70%。台湾现已探明的各种矿藏有 200 多种。目前已经开采的矿藏有 30 余种。煤是最主要的矿产,集中在北部地区。金、铜以东北部的瑞芳、金瓜石地区和东部中央山脉以东至海岸一带为最富集。在台湾北端大屯山一带,还出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黄。这是我国天然硫黄储量最多的地方。台湾四面环海,又处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地,海产十分丰富,一向是我国重要渔区。鱼类多达500 多种,高雄、基隆、苏澳、花莲、新港、澎湖等地都是著名的渔场。台湾出产的海盐也久负盛名。从鹿港到安平之间的沿海地区是海盐的主要产区。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 1/4,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 90 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2.历史与文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祖国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因地壳运动,相连部分的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据史籍记载,台湾在战国时代称“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时称“流求”,沿用至宋、元,亦称“琉球”。明万历年间因谐音称为“台湾”,并在公文上正式使用。葡萄牙航海者当年经过台湾海峡时,因见岛上风光旖旎,曾称它为“福摩萨”(葡语意为“美丽”)。据古文献记载,大陆居民东渡台湾垦殖,最早可追溯1700 年前的三国时代,宋、元时期中国政府正式设官建制,管辖台湾和澎湖。1624 年起,台湾被荷兰侵占,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在台湾 38 年的统治。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1727 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正式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设台湾省。鸦片战争以后,美、英、法、日等国都曾入侵过台湾。1895 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 50 年之久。1945 年 8 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0 月 25日,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这一天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
    因为在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以及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等多元的历史背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台湾文化。台湾的民俗文化艺术极其丰富,不仅有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重要的岁时节令,在戏曲艺术方面,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外,也发展出属于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
    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大陆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后裔,根据习俗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可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 9 个族群。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数千年特别是与大陆汉族移民共同的生活劳作中,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歌舞几乎充满着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他们为鼓励生产劳作而歌舞,为庆祝丰收而歌舞,在传统的祭祀节日中更是离不开歌舞。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都各有特色。
    台湾地区人口为 2270 万(2005 年 1 月),有汉、高山等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台湾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 4%。台湾的宗教活动比较盛行,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此外,高山族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宗教。
3.习俗礼仪
    台湾地区的习俗礼仪与大陆大体相同,台湾人的祖先几百年前从福建、广东沿海等省份迁到台湾,把这一带的生活习惯、风俗带入台湾,因此,台湾的生活习惯、信仰、婚丧、祭祀、节庆,与闽、粤两省几乎完全相同。
    台湾早期住民很多都是以打猎为生的,长久以来,他们形成了以渔猎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习俗,狩猎祭就是一项别具风采的活动。位于台东纵谷公路旁的初鹿村,居民有 800 户,卑南人只占 130 户,但每年 12 月底这个部落举行的狩猎祭却声名远播。初鹿狩猎祭的仪式从晚间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在狩猎祭的当今天晚上,卑南男人就拿着野兽的头,抓着盾牌,高喊口号,在祭奠场地中转圈。但是自从整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禁猎法令颁布后,初鹿狩猎祭已经不再到野外去打猎了,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男子的联谊活动。在台湾高山族中,以彪悍、勇猛、刚毅而著称的布农人,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以优美的小米丰收歌闻名全岛。布农人是一个没有文字的部落,自古以来,他们就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和一年四季环境变化与农事活动,来定出自己的祭祀历法。 布农人一年中有很多庆典和祭祀活动,其中射耳祭也叫打耳祭和小米丰收歌是布农人一年中最重要的隆重节日。射耳祭和小米丰收祭,代表了布农人传统生活中对狩猎和小米的虔诚与期待丰收的喜悦心情。在这两个重大的节日里,布农人都穿戴美丽的服饰,尽情地饮酒、歌舞。
4.主要旅游名胜
台湾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奇石怪岩,断崖陡峭。台湾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因此,台湾自然风光以高山、密林、瀑布、海岸著称于世。早在清代就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堪称台湾自然风景之最。台湾文物资源丰富,现存历史古迹 340 多处,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它们展示了台湾开发历史的业绩,也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密切关系。
   (1)台北故宫博物院 位于台北市阳明山脚下,落成于 1965 年 8 月。占地约 l 公顷,是一座仿北京故宫式样设计建造的钢筋水泥大厦。从外形看,建筑物似为 2 层,实则 4 层,建筑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 8 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和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图书、文献、碑帖以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研究室。1991 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馆藏文物总数为 645784 件。这次清点的文物分成 7 组,分别是书画组 9120 件,瓷器组 24075 件,铜器组包括钱币共 12108 件,玉器组 51044 件,杂项组 26555 件,善本书籍 173207 册,档案文献有 30 余万件。这些文物中约 24 万件是从祖国大陆运来的,档案文献也带自祖国大陆,余下几万件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己收购和接受各方捐赠的。这些宝贵文物大部分原来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
    (2)北投温泉 位于台北市北郊,为台湾北部著名温泉区。北投位于大屯火山群、金山断层上,为台湾百年来最著名的温泉乡。北投温泉的泉水主要来自附近弥勒山,水温 85℃左右,属硫黄泉,均有治疗慢性关节炎、肌肉酸痛、慢性皮肤炎等疗效。北投公园是北投温泉区的中心点,园内大树参天、枫香飒曳,北投溪挟带着温泉潺潺流过,雾气蒸腾;行走在石砌步道间,拂面而来尽是幽幽古意。山林中还有中和寺、玉皇寺、善化寺等古迹。北投的温泉游憩多集中在北投公园周边地带,而昔日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就座落在公园一隅,曾经是全岛最负盛名、规模最大的公共浴场,如今经过重修复原,已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温泉博物馆。北投溪畔,新辟的木质栈道曲折通幽,路旁斜坡上还有雅致的公共石砌浴池,民众可在此享受难得的露天汤浴。
    (3)日月潭 位于台湾南投县以北,是 “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泊。湖面海拔 760 米,面积 7.7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40 米。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岛北为日潭,岛南为月潭,以形状近似日月而得名。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7 月平均气温不高于 22℃,1 月不低于 15℃,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 2000 米,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
    (4)阿里山风景区 位于嘉义县城以东约 72 千米处,昔为台湾三大林场之一,因地形、气候的影响,森林自山下而上包括热带、温带、寒带诸多树种。如今则是驰名中外的森林游乐区。地势一般在 3000 米以下,空气清爽宜人,夏季气温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胜地闻名。阿里山以森林、云海、日出三大奇观为胜,有樱花园、高山植物园、姊妹潭、受镇宫、阿里山铁路等主要景点。阿里山素以花卉闻名,百花争艳中又以樱花称冠,早年即博得“樱都”雅号。位于姊妹潭附近的樱花园,是阿里山最佳赏花地。高山植物园里种植的有台湾扁柏、台湾云杉、刺柏、红桧等数百种植物。其中一株红桧树已有 3000 年树龄,高 53 米,称为“神木”。
    (5)鹿港龙山寺 是台湾庙宇的经典之作,位于台湾地区中部彰化县的港口城市鹿港。这里寺庙之多,居全台湾之冠,有“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之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刹龙山寺。鹿港龙山寺的建筑宏伟气派,格局方正完整,处处蕴藏着传统寺庙的建筑之美。该寺最早由台湾佛教开山祖肇善禅师建于明朝永历二十年(公元 1666 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 1786 年)迁址重建。鹿港龙山寺占地 1600 平方米,共有 99 个门,整个庙宇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也就是正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像,旁边有十八罗汉,中殿共有 40 根柱子,浩大的气势在台湾古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鹿港龙山寺中庭的戏亭,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戏亭的精华是上部的八角藻井,它是台湾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藻井。藻井共分五层,整个结构完全不用一钉一铆,当中有金龙盘绕,斗拱上有精致的山水、人物、花鸟画面,美妙绝伦。鹿港龙山寺被誉为台湾最美的古建筑,素有“台湾紫禁城”之称

首页

全球签证

签证资讯

签证问答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