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目的地-斯里兰卡

旅行目的地-斯里兰卡

发布日期:2019-01-26 20:34 编辑:厦门签证网

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
(一)基本概况
1.旅游环境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Lanka),旧称锡兰,“斯里兰卡”是锡兰岛的僧伽罗文古名,意思是光明、富饶的土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由于斯里兰卡的形状近似椭圆,犹如一颗珍珠,故被称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又因地处印度洋东西航道的要冲,有“印度洋钥匙”、“东方的十字路口”之称;斯里兰卡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因此又有“赤道天堂”之誉;此外还有“宝石之国”和“狮子国”之说。面积为6.56 万平方千米。

斯里兰卡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 80%,余为高原、山地。最高峰皮杜鲁塔拉勒山脉海拔 2524 米。河流以位于中南部的高原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主要河流有马哈韦利河,境内还有多条运河和湖泊,最大湖泊为巴蒂卡洛湖。

斯里兰卡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8℃。全岛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 1280~3320 毫米。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茶叶、橡胶和椰子是斯里兰卡国民经济收入的三大支柱。斯里兰卡的茶叶驰名世界,红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4,出口位居世界之首,故又有“红茶王国”的美誉。主要矿藏有石墨、宝石、钛铁、锆石、云母等,其中石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兰卡宝石在世界享有盛誉。斯里兰卡的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石墨、宝石开采为主,还有炼油、水泥、纺织、造纸等,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服装、茶叶、橡胶、椰子和石油产品。此外,旅游业也是斯里兰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国家创汇数亿美元。
2.历史与文化

2500 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前 2 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从公元 5 世纪直至 16 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16 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统治。18 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 年 2 月 4 日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锡兰。1972 年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 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英联邦成员国。

斯里兰卡国旗四周的黄色边框和框内靠左侧的黄色竖条,将整个旗面划分为左右结构。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的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 72%;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斯里兰卡国徽图案中圆面的中心为一头狮子,其形象寓意同国旗。狮子周围环绕着 16朵荷花瓣,象征圣洁、吉祥;花瓣又为两穗稻谷环绕,象征着丰收。图案下端是一只花碗,碗里装着庙花;花碗两侧分别为太阳和月亮图案。国徽顶端为象征宗教信仰的佛教法轮;永远转动的法轮,还象征国家如日月一样永存。斯里兰卡的国歌是《顶礼,顶礼母亲》。斯里兰卡的国花是兰花、荷花;国树是大榕树;国鸟是黑尾原鸡;国石是猫眼石。

斯里兰卡人口 1991 万(2004 年 7 月),其中僧伽罗族占 74%,其余是泰米尔族、摩尔族等。居民中近 70%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3.习俗礼仪

斯里兰卡大多数人信仰佛教,因此,相见或告别时,一般不握手,双手合十,表示敬意、欢迎或欢送。接待客人时常为客人戴上花环。正式集会,则送一叠酱叶和几片槟榔,表示尊重。

斯里兰卡人吃饭不用筷子,用手抓,米饭一般盛在盘子里或放在芭蕉叶上,加上各种菜,再浇上一种豆汁或椰肉汤,用手捏合拌匀送入口中。饭桌上一般为每人准备一碗清水和一杯冷开水。清水用来饭前、饭后洗手,冷开水一边吃饭一边饮用。请客人入席时,主人递给每人一杯凉开水,让客人自己饮用,客人如不想喝,可用手轻轻碰一下杯子,领情婉谢。

斯里兰卡人喜欢大红色、白色、咖啡色、黄色、天蓝色、草绿色;喜欢带有宗教和古代神话色彩的颜色和图案。乌鸦在斯里兰卡被视为神鸟和吉祥物,因而受到敬仰和崇拜。斯里兰卡人以摇头表示同意;进入寺庙要脱鞋;女士不穿短裙或露背上衣。举行典礼仪式通常不剪彩,而是以点油灯表示庆贺。岛上的原住民雅达人与外族人做买卖时,选中自己想要的物品,放下自己的货,从不讨价还价,为“无声的交易”。
(二)主要旅游城市及名胜

斯里兰卡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拥有珍贵的古城,神殿及寺庙,以及丰富的自然遗产和独特的迷人的文化。阿努拉特普拉、波隆纳鲁瓦和康堤三大都城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辟为文化三角保护区。南部和西部绵延数百千米的黄金海岸线,是斯里兰卡最美的海滨,不乏世界著名的海滨休闲疗养胜地,环境十分优美。

1.科伦坡(Colombo)

首都科伦坡在当地的辛哈里语中意为“海的天堂”,位于斯里兰卡人口稠密的西南海岸,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早在公元 8 世纪,阿拉伯商人就在此经商,12 世纪时科伦坡就初具规模,时称卡兰布。由于科伦坡是欧洲、非洲和西亚各国与东亚、太平洋地区航运的必经之地,因此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商船汇集的大港,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同时,斯里兰卡国内生产的茶叶、橡胶和椰子,以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斯里兰卡宝石,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外。

科伦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市区树木繁茂,气候宜人。市区主要大街高尔大街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由北向南直伸到 100 多千米外的高尔城。马路两边椰树夹道林立,树影婆娑。在科伦坡老城街头,昔日建造的印度教、佛教庙宇以及伊斯兰教的寺院和基督教的教堂交相辉映。科伦坡市内的国家博物馆和中国设计并援建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是科伦坡的两大景观。

在科伦坡的海边,有种满了棕树的海滨林荫大道和碧海、蓝天、白沙滩,景色十分优美,是绝好的度假胜地。此外,市郊还有饲养世界上各种热带动物的德希瓦拉动物园,拉维尼亚山避暑游览胜地,以及离科伦坡约 40 千米的班托达避暑胜地。这里是斯里兰卡著名的度假胜地,建有海滨游乐场和各种娱乐设施,还可看到海里的珊瑚、各种鱼群。

(1)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博物馆,位于维多利亚公园的南面。创建于 1877 年,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文物收藏地,馆内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石碑大厅中的“郑和碑”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首访斯里兰卡时于 1409 年所建碑文用汉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刻成。这一石碑印证了自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就有文化、贸易往来的友好历史。馆内的所有展品均是这个古老的国度文化和历史的真实写照。

(2)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 位于科伦坡市南奴隶岛 2 千米处,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皇家公园之一。该公园又名“毗诃罗提公园”,以斯里兰卡历史上著名的国王杜多迦牟尼之母──毗诃罗提的名字命名。毗诃罗提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上以崇尚佛教、行善助人而为后人所崇拜,故此园被称为“国母之园”。现在园中培植有各种热带植物,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树种和奇花异草。

2.斯里兰卡古国寻踪之旅

斯里兰卡古称僧伽罗(狮子国)。主要民族僧伽罗人(狮子族)相传为来自印度的雅利安移民。公元前 3 世纪,佛教传入斯里兰卡,迄今大多数居民仍信奉佛教。2000 多年以来佛教文化始终是斯里兰卡文化的主流。历代僧伽罗王朝的都城是斯里兰卡文化艺术的中心,其中以阿努拉德普勒、波隆纳鲁沃和康提三大古都所形成的文化三角地带最为重要。

(1)康提(Kandy)康提是斯里兰卡著名的古都、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斯里兰卡中央,距科伦坡 120 千米。在僧伽罗语中“康提”是高山的意思,康提四周群山环抱,平均海拔 500 米左右。斯里兰卡最大的河流马哈韦利河流贯其间,两岸峭壁悬崖,绿树葱葱。康提城建于 15 世纪末,有着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光荣传统。由于这段光荣的历史,斯里兰卡人民把康提称为“马哈隆瓦尔”,意思是“伟大的城市”。康提城盛产茶叶和水稻,是斯里兰卡中部山区主要的商业、宗教、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佛教徒最神圣的殿堂——著名的佛牙寺就坐落在康提湖畔。寺内供奉着一颗佛牙,康提也是佛教中心,每年一度的佛牙大游行就在这里举行。康提国家博物馆展览有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精美的艺术品,是斯里兰卡艺术和文物的宝库。康提的皇家植物园是世界上最好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内有相当数量的植物品种以及在生物工程、生态学、保存和分类等方面科技资料。198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城康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阿努拉德普勒是斯里兰卡最早的佛教圣地,曾是僧伽罗王朝的都城,位于中央省,距科伦坡 205 千米。古城中心的伯拉贞宫遗址,约建于公元前 100 年,有排成 40 个同心圆的 1600 根石柱支撑的大铜圆顶,所以又称“铜宫”。古城里有许多寺庙和佛塔,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塔建于公元 4 世纪,是斯里兰卡最大的佛塔。伊苏鲁牟尼亚耶寺遗址上有一株高达几十米的菩提树,已有 2200 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菩提树,被全世界佛教徒瞻拜。1982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波隆纳鲁沃(Polonnaruwa)波隆纳鲁沃是斯里兰卡古都,位于中央省,距科伦坡216 千米。公元 993 年成为斯里兰卡的第二首都,鼎盛于 11~13 世纪。拥有婆罗迦罗摩巴忽一世时修建的令人赞叹的花园城遗址和出自乔拉人之手的婆罗门式建筑。1982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首页

全球签证

签证资讯

签证问答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